小心重金属!这样的中药药膏应该禁用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通知,对一扫光药膏说明书做出修订,在【功能主治】这一项删去“小儿胎毒”,在【禁忌】这一项增加“儿童禁用”,并且要求增加警示语:“本品含轻粉、铅粉、红丹,长期或大量使用可导致铅、汞蓄积中毒。”
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出通知,对一扫光药膏说明书做出修订,在【功能主治】这一项删去“小儿胎毒”,在【禁忌】这一项增加“儿童禁用”,并且要求增加警示语:“本品含轻粉、铅粉、红丹,长期或大量使用可导致铅、汞蓄积中毒。”
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推出了网络付费医疗咨询服务,建立起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联系,病人无需进医院就能获得医疗咨询,医生也能用知识获得一定的报酬。
这种服务之所以叫做医疗咨询,而不是医疗诊治,是因为从当前和未来很长时间的医学及技术水平来看,这种方式无论如何也不能承担起传统意义上的诊疗功能;仅仅通过网络图文乃至电话语音诊治,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上半年我担任住院总医师,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负责内科急症的会诊。会诊申请医生会提前在电话里介绍病人的情况,我则根据这些信息做一个判断,并据此拟出初步的处理计划。但是,这种初步判断或处理计划常常在见到病人后又要进行调整,因为正确的诊断需要对病人面对面观察及检查。因此,按照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咨询模式的特点,网络咨询无论如何不能达到当面诊断的效果,而且两者没有可比性。
一个朋友因为发生自然流产住进了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国内最高等级的医院),我去探望时,她已在康复中,正好碰上护士拿来一堆药要她定时服用。我看了一下,一种是广谱抗生素,还有三种是中成药:以猪血提取物、黄芪和红枣为成分的“益气健血颗粒”,用于“活血化淤”的“桂枝茯苓胶囊”和用于“活血通经”的“益母草颗粒”。我当即提出不要吃这些药,护士要我找主治医生说去。于是我和主治医生发生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对国内的患者也许有些启发作用。
我向主治医生指出,目前患者并未出现细菌感染,让她服用广谱抗生素是用于预防感染,这是典型的滥用抗生素。那三种中成药更完全没有必要服用,效果未经证实,副作用不明,至少会加重患者肝、肾的解毒负担。我要求退掉这些药。
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似之处,就是本身并不直接杀人,而是通过损害人体的“基础设施”致人死亡。从人体破坏的角度来说,糖尿病会影响人体很多正常的生理功能,让人产生一系列不适的症状,在最终害死病人之前还会让其痛苦不堪。
糖尿病的胃肠道症状就是痛苦之一。在有些病人那里,糖尿病的胃肠道症状甚至排在心、脑、肾等器官损伤前面,成为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决定对所有批准上市的药品实行编码管理。据说,有了药品编码这个“身份证”,药品的生产厂家、产品特性、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经识读器识读,可一目了然,假药从此无立足之地。但是,如果假药厂商把药品编码也复制过去,难道识读器还能辨认?连人的身份证都能假冒到可以乱真,何况药品“身份证”。
我们通常说的假药,就是指的这种假冒正规药厂,或者假冒上市批号的药品。它们的质量通常有问题,不含或少含所标注的药物成分。它们明显是非法产品,也是比较低级的假药。比较高级的假药在形式上完全合法,它们由正规药厂生产,有上市批号,药品质量没有问题,符合国家药典的要求——唯一的问题是,它们并非真正具有疗效,至少并没有被科学设计的临床证明过有效,所以必须做有罪推定认为它们无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专家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尿液测试,用于检测宫颈癌出现的可能性,与使用来自宫颈组织的其他遗传标记物的测试相比,它具有高度准确性。
他们说,这项新的尿液测试与以往不同,因为它不仅会分析被前癌变化改变的人类细胞DNA,还会分析通过性传播的人乳瘤头病毒(HPV)的DNA,人乳瘤头病毒(HPV)导致了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病例。
提要:最好的枕头材料应该是不会长虫、发霉的材料,例如用化学纤维、乳胶做的枕头,虽然不天然,却是最卫生的。
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深圳有一个人在超市里买了用中药决明子当枕芯的枕头,用了几次就头皮红肿、发痒,到医院一查,说是被虫子咬的。回家后仔细检查,发现枕头上都是一些小黑虫在动。剪开枕头,看到里面的决明子早就被虫子掏空了。
“疼痛”被称为第五大体征,是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重要指标。但和另外四大体征(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的不同之处在于,疼痛具有主观性。
了解一个人是否有疼痛,大多是通过其主观描述,比如哪个部位疼,疼了多长时间,有多疼等等。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分辨真疼和装疼?
分辨真疼和装疼在生活和医疗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了分辨能力,父母就知道孩子说肚子疼是真的生病了,还是想逃避上学、做功课;医疗监察机构就可以判定医疗纠纷中的医疗责任,比如“纱布门”中,产妇的疼到底是真的还是装的。
近日电视上在宣传一名“神医”,专治截瘫、偏瘫,据说手到病除,原本意义上的手到病除: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地用手揉揉,就能让患者活蹦乱跳。这是“神医”辈出的时代,国内媒体以前推出过不少“神医”,以后想必还会继续推出。其实“神医”并不神秘,只要悟出了其中的道道,人人皆可成为“神医”。
当“神医”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宣称专治被人们视为不治之症的大病。晚期癌症、截瘫之类就是“神医”最擅长的,也最保险,因为这种病的患者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治不好是正常的,不会被责怪,碰巧“治”好了一两个,就会引起轰动,就有了口碑。至于普通疾病则应该留给普通医生去治,治不好有损“神医”的威名,不屑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