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科学猫头鹰

揭“营养免疫学创始人陈昭妃博士”

微信里有人转了一篇《华裔科学家陈昭妃博士谈免疫系统:深入浅出,重点推荐》的文章,取阅10万次以上,内容似是而非,危害很大。此人挂着“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营养免疫学创始人”的招牌,在中国大陆推销骗人的保健品已有好几年了,我原以为早就被新语丝网友揭露过,搜了一下,没有找到,那我就写一篇。

吸烟让你喘气越来越少

在接诊一些老年吸烟患者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他们的胸部和正常人不一样。正常人应该类似一个前后窄左右宽的长方体纸箱,随着呼吸扩大缩小,而长期吸烟的人,胸腔变成前后左右一样的正方体,甚至是圆桶状,并且呼吸幅度明显较小。这种叫做桶状胸的体征,预示着病人患有严重的肺气肿。而肺气肿之前往往有几十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气肿之后还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导致呼吸和心力衰竭,也就是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发展到后期,不光活动能力差,生活逐渐不能自理,如果发生其他疾病,都比不吸烟的人风险大。包括普通的感冒,一般人大多很快恢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人却很可能致命。

用现代医学对抗超级细菌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好奇的百度了一下“中医 and 超级细菌”,果然不出所料,在还没有明白超级细菌长什么样的前提下,中医立即宣示高明了。其中包括科学网蒋劲松的雄文《从超级细菌看中医的高明之处》,还有2010年《广州研发中药抗“超级细菌”》的要闻,以及从哲学角度出发的呓语梦话。

其实超级细菌是媒体炒出来的一个概念,它的正规名称应该是多重耐药菌。顾名思义,一旦感染了这样的细菌,将面临无抗生素可用的难题。再加上感染这些细菌的大多是体弱多病的药罐子,自身抵抗力极差,所以往往凶多吉少。目前超级细菌还主要出现在医院,尤其是重症病人集中的重症监护室、肿瘤病房当中。但随着人员的流动,和抗生素滥用的普遍,超级细菌有向日常生活空间蔓延的风险。

针眼疑云

河南驻马店某幼儿园女孩家长怀疑幼儿园员工给自己孩子身上扎针,原因是孩子不听话,医院检查有双肺肺炎和肾衰竭的表现。幼儿园虐待孩子这样的新闻极具爆炸性,尤其是对有孩子的家长而言。但细究这个病例,却有很多值得怀疑的地方。当然,谁都没有当事人和女童的责任医生有资格对这个病例进行评判,因为他们是直接接触患儿的人,有着最全面的资料。我只是针对新闻中披露出来的事实进行一下分析,不能保证一定符合事实。

时尚引领清凉,也引领黑色素瘤

本人对时尚是外行,但我要说服装的时尚趋势是越穿越少,越穿越透明,估计没几个人能反对。就拿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演员的穿着来说,十几年前感觉时尚暴露的衣服,现在看来就是土气和保守。即便是高大上的社交场合,女性的穿着也越来越短,越来越少。别说短裙、超短裙也可以大方穿出来。而在一百年前,包裹的严严实实才是上流人士的标志。

时尚不会仅限于服装,外貌也是一项大工程。自古以来,肤白貌美是东西方统一的美人标志。代表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上层的社会地位,而黑皮肤则是下层劳动者的标志。实际上,白皮肤虽然不存在进化上的优越,只是白皮肤会让体表的瑕疵更明显。人们喜欢的其实白色无瑕的皮肤,因为这样的皮肤意味着营养状况好,且没有寄生虫感染和疾病。也许是因为体育文化的流行,上流社会的活动开始向着户外发展。另一方面,工业化、自动化的普及让常年坐办公室做文案也不再是什么高级的职业。一身棕黑色的皮肤成了时尚和上流人士的标志,代表自己有时间去做运动和户外活动。

低血糖同样可怕

 

因为糖尿病越来越普遍,高血糖是让很多人纠结的事情。化验单上血糖值旁边向上的箭头,可能意味着几十年甚至几年后生活质量的大踏步退后。但部分人没有注意到,血糖的值并不是一个只有上界的门槛样的东西,而是一个范围。低于这个范围叫做低血糖,危害同样不容小视。

先从最近的一项对心脏搭桥病人的研究说起。所谓心脏搭桥,就是用一根自身功能不是太重要的血管来代替阻塞的冠状动脉,重新为缺血的心脏供血,是冠心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很多冠心病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那么搭桥术后继续控制血糖就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如果严格按照所谓血糖的正常值的话,需要把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但研究者随机让一部分病人接受严格的血糖控制,另一部分相对宽松一些。结果血糖只要在10mmol/L以下,两组病人的手术成功率就没什么差别。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同样的改善。研究者们据此建议医生不要过度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会阴侧切:伤害还是保护?

最近微信上有篇帖子,将会阴侧切作为中国产科医师集体残害妇女的“罪证”,传播甚广。更有女性看了这帖子后,对生育产生恐惧。为了回应广大读者的关注,有必要对这个问题科普一下。

所谓“会阴侧切”,是指在第二产程过程(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这个阶段)中,因某些医学需要对会阴部的阴道侧壁进行切开的手术。在国外,会阴切开有正中切开和侧切两种,而国内基本上都是侧切,很少有正中切开。因此,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文一律指侧切。侧切时剪刀方向是斜的,从而避开了肛门,这样切口与阴道侧壁之间就有了一个夹角。由于第二产程过程中,患者的疼痛处于最强烈阶段,对其它疼痛不再敏感,很多医院手术时不使用麻药,患者当时也的确感受不到侧切的痛。但在胎儿娩出后,分娩的疼痛消失或减少,医生缝合侧切伤口时会有强烈的痛感,因此,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师也开始在切开前使用局麻。

针灸再被证明无效

尽管已有作者论证,针灸在正统中医那里其实是不入流的医术,但如今针灸却是让中医粉丝引以为豪的东西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有些人对针灸的接受程度要高于中草药,针灸师甚至可以在执业医师指导下为患者进行治疗,甚至美国军队招聘针灸治疗师也能让中医粉丝们兴奋不已。但热衷于传播中医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中医粉丝不会告诉人们的是:针灸的疗效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且这种质疑对中医来说远比目前中医存废之争的观点致命,因为都是基于严格的临床试验数据得出的,很难用爱国、爱传统文化来搪塞。

中医切的是什么脉

西医也切脉,切的是手腕桡动脉的搏动,桡动脉上来自肱动脉、腋动脉、主动脉、左心室,往下只“濡养”手掌这么一小部分结构。西医切脉切的是动脉搏动的速率、节律、紧张度、强弱、波形和动脉壁,反应的是动脉血管及血流动力学状态,其机理皆明确可证。如水冲脉,是Crrigan首先描述的,脉搏骤起骤落如潮水冲涌,主要反映的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导致的动静脉压差的增大。由于血压测量技术方便准确,这种对医生基本功要求极高的脉象实际上已经没有实用价值。又如奇脉,指平静吸气时脉搏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其机制是心包积液时心室舒张受限,由肺循环回流至左心室的血量减少,左心搏出量锐减,脉搏因之变弱或消失。再如“脉搏短绌”,是由于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等情况下,部分心脏搏动太弱,心搏量太少,无法引起周围血管的搏动,导致脉率小于心率,所以出现“短绌脉”。总之,西医的脉诊,真实可操作,机理明确,因为有更多更可靠的诊断方法,脉象的诊断价值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