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肠道发炎,为什么肾会出毛病?

脂肪是最应该限制的,而且高脂饮食本就不健康,也会加重各种胃肠道症状。这也是几乎所有胃肠道疾病或出现症状时医生建议限制高脂饮食的原因。

2003年英国南安普顿医院收治了一名12岁的男孩,原因是身材矮小发育不良。在检查过程中,从男孩体内发现并取出一枚巨大的肾结石。肾结石本身似乎还不能解释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通过仔细询问和观察,发现病人有比较轻的肠炎症状。经过详细检查,最终确定病因就在肠炎上。

实际上肠炎相关研究早就发现肠炎病人易发肾结石,但都是针对已经明确的诊断。而这个病例的奇特之处在于提醒医生,如果青少年出现肾结石,要注意排除肠炎的可能。

肠炎是如何导致肾结石的呢?最常见的肾结石,按照成分来说是草酸钙结石,是草酸盐和钙离子在尿道结晶所形成的。正常人血液和尿液中也有少量的草酸和钙,但因为浓度很低,不容易形成肾结石。但肠炎病人血液中的草酸增多,经过肾脏时进入尿液的含量随之增加,就容易发生草酸钙肾结石。

正常人尿液中的草酸含量不高,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尿道不是草酸离开人体的主要途径,而是经过肠道随粪便排出。按说大部分草酸来自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剩余的草酸经肠道排出更为顺路。不过我们的肠道非常高效,它会主动和被动吸收所有能够吸收的东西。为了扩大吸收,肠粘膜处心积虑地增加和肠内容物的接触面积,肠粘膜不仅到处都是褶子,褶子上面还有绒毛,每个细胞表面都伸出无数的微绒毛。一些小分子的物质如果想要顺利逃出肠道,一般就要设法把自己变成大分子或者某种固体的一部分。

草酸从肠道排出,是采用和钙离子结合的方式。这方面草酸可谓用情专一,但钙离子并不专一。就和所有金属离子一样,任何会让结合更稳定、更难以溶解的成分,都对钙离子有吸引力。相比草酸钙,脂肪酸钙更加稳定,不容易被肠道吸收。所以原本正常情况下要和草酸盐结合的钙离子,被脂肪酸给夺走了。

很多肠道疾病会影响脂肪的吸收,使肠道内的游离脂肪酸增多,比如好发于青少年的克罗恩病。这是一种可以累及全部肠道,但大多以小肠为主的肠道炎症。小肠散在分布很多溃疡,中间的粘膜看起来是正常的,但现在研究发现,克罗恩病病人即便看起来正常的肠粘膜也可能存在炎症和功能障碍。肠粘膜损害过多,包括脂肪在内的很多营养物质就无法吸收,会游离在肠腔内。如果排出体外病人就会出现脂肪泻。

被脂肪酸夺走了钙离子的草酸盐被肠粘膜吸收后进入血液,离开人体只能通过另外出路,那就是全身血液都要流过的地方——肾脏。当草酸盐通过肾小球析出、进入到尿液中的时候,它又得到了和钙离子结合的机会。这一次钙离子再没有选择——因为脂肪是不可能进入尿液中的——只能乖乖与草酸盐结合。逐渐浓缩的尿液在狭窄的肾小管、肾盂和输尿管中缓缓流动,是草酸钙结晶形成的有利条件。当结晶增大到肉眼可见时,就是肾结石或者输尿管结石。有些肠炎病人腹痛腹泻,进食受影响,存在脱水问题,肾结石就更容易形成了。

知道了原理,那么有慢性肠道疾病或切除过部分肠道的人,应该如何预防肾结石呢?如果从草酸、钙和脂肪的三角关系来考虑,可能限制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是最合理的。限制草酸不现实,因为草酸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有些含量还很丰富,限制过多影响生活质量和营养状态。钙的作用在这其中本就呈两面,它也不是主角。脂肪是最应该限制的,而且高脂饮食本就不健康,也会加重各种胃肠道症状。这也是几乎所有胃肠道疾病或出现症状时医生建议限制高脂饮食的原因。

~~~欢迎转发~~~

!!!转载请联系我们获取授权!!!